图片
由于某种原因,很多文章不能在这里发表,喜欢本号的朋友,请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们的新号,获取更多精彩好文图片
文︱陆弃欧洲大陆的“自由流动”正被自己打上封印。波兰内政部长凯尔温斯基近日正式宣布,将延长与德国的边境临时管控措施至10月4日。这项本应于8月5日到期的决定,不仅确认了早前外界普遍预期的延期,也昭示了一个更深层的现实:申根区正走向实质性解体,欧盟内部不信任的裂痕已变成制度性撕裂。
图片
这是一次地缘政治格局下的制度自杀,也是对“开放边界”信条的彻底背叛。波兰与德国的矛盾根源在于非法移民。德国方面早在2023年10月就恢复了与波兰、捷克、瑞士等国边境的控制措施,并在默茨政府上台后大幅收紧移民政策,遣返人数飙升。看似是德国在清理门户,实则是将治理责任外包给邻国。当德国以未查验身份为由拒绝难民进入,波兰、西巴尔干、立陶宛就成了“沉积池”。波兰显然不愿再充当移民过滤器——于是回敬以边境封锁,明摆着:你堵门,我也上锁。
这场德波边境的拉锯战,表面上是移民争议,实质却是主权博弈。德国自诩为欧洲价值的灯塔,在布鲁塞尔大谈人权、包容、同盟责任,结果却先行恢复边境检查、单方面终止庇护程序。这种“制度双标”一旦成为主流,波兰此番行动便不再是“挑衅”,而是合情合理的应对。波兰政府没有等待欧盟决议,也不再信任跨国协调机制,而是直接祭出国家手段,主动进行边境管控,标志着欧盟内部信任已经触底。
这一切并非孤例。法国、奥地利、匈牙利、斯洛伐克等国近年来都以“安全”或“恐怖主义威胁”为由加强边境控制。欧洲已逐渐回到“检查站外交”的旧时代。申根协议本是欧洲一体化的象征,如今却在危机中频频被冻结、架空、绕行。更讽刺的是,这种边境管控不仅未能解决移民压力,反而令各国陷入“内向封闭”的政策自旋,彼此敌意上升,资源共享机制瓦解。
图片
波兰的决定也带有明显的政治信号。图斯克政府虽亲欧盟路线鲜明,但面对德国的政策压迫,仍选择对抗。这说明即便是传统“亲欧派”国家,在本国利益受损时也会果断摆脱欧盟规则框架。边境管控虽是临时性的技术安排,但其背后的战略选择是明确的:不再无条件服从布鲁塞尔和柏林的政治设计,而要为本国安全设限、自我掌控节奏。
更值得警惕的是,德国的移民政策已从“包容退潮”转向“强力驱逐”,默茨上台后重新定义“德式治理”的底色:强边控、低福利、快速遣返。这种路线在民粹浪潮之下颇具吸引力,已开始对邻国形成“压力链”。德国不再承担“欧洲人道责任”的成本,却继续操控欧盟预算、规则、难民分配——这套政治经济体系的持续运行变得岌岌可危。波兰的边境封锁,既是自保反制,也是对这种不平等权责关系的反叛。
欧盟内部至今未就非法移民统一政策达成真正共识。德国、法国要求东欧国家接纳配额难民,波兰、匈牙利坚决抵制。布鲁塞尔既无能力强制执行,也没有意愿承担最终后果。这种“分担责任”的游戏,本质上是将政治道德外包给低收入国家,而将治理合法性留给大国资本。欧盟制度由此失去正当性——统一承诺成空壳,协同机制变空转。
图片
眼下这场边境封锁未必会升级为全面冲突,但其象征意义已足够剧烈。它向欧洲各国传递出一个信号:在关键安全和人口议题上,再无欧洲共识可依仗。国家间的“制度信任”正在退场,现实压力和民意焦虑将主导决策过程。未来,更多国家可能效仿波兰,以边境为筹码、以主权为盾牌,构建新的“准独立治理”模式。
这正是欧盟的宿命悖论:在一体化顶峰构建了最脆弱的联合规则,却在分裂初现时失去了集体应对的意志。如果连德国和波兰都要通过筑墙、封锁、限制入境来解决内部政策分歧,那么“统一欧洲”的构想注定将成为理想主义的残骸。而边境的再次关闭,只是这场内部瓦解的序章。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